每个残疾人都是不幸的,上天将更沉重的生命赋予了他们,而他们不但要承担起这不平的生命,更要面对社会纷繁复杂的关系,他们的自尊很脆弱,要好好保护。
在中心社工前期走访了解到,服务对象王文平身患眼疾,视力低下,他很想学习按摩的手艺,好让自己能够有份收入,中心积极链接各方面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找到了愿意帮助他学习技能的专业按摩老师。
4月11日,中心社工前往服务对象的家中,打算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服务对象,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服务对象表示自己不想再去学按摩了,自己是个残疾人,生活中存在很多不方便,会无形中增添别人的麻烦,自己不想成为别人的累赘与负担,想放弃学习按摩的机会。
在与服务对象的交流中,细心地社工发觉,服务对象在说话间,不时的玩弄手指,可能是过分的紧张所致,而且服务对象临时改变主意,说明自己还没有真正走出自己的内心,将自己封闭在家中,与外界的隔绝让他还在排斥着出门与交流,社工只好先将学习按摩的事情搁置一边,鼓励服务对象积极面对生活,多多参与外界的交流,早日走出心理封闭的困境。
在与社工深入的交流之后,服务对象渐渐放下防备,说出自己多年的心愿:希望社工能够帮助自己了解到自己女儿的现状,自己在女儿六岁的时候离婚,并由前妻带走了孩子,这么多年自己没有再见过自己的女儿,算算年纪,明年自己的女儿也将面临高考,希望社工帮助自己在让女儿不知情的情况下了解到女儿的近况,不想给女儿增加负担,只想了解她现在是不是过得很好。
无论残疾与否,子女都是为人父母的精神寄托与希望,社工看到了一名残疾父亲内心对女儿思念的煎熬,想见又不能见的折磨,让我们为之动容,社工也表示将在中心的能力范围内,对服务对象的诉求尽力一试,尽量满足服务对象的心愿,了却他的心事。我们又该怎样走进服务对象的内心世界,给予服务对象内心更强大的支持,将温暖送到服务对象最需要的地方,也是中心社工在项目执行中不断探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