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8月27日至9月14日,结合“社区矫正人员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根据前期项目受益对象心理测评的测评结果,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的分析比对,征求互助县司法局工作人员的意见,针对互助县司法局25名社区矫正人员陆续开展个体心理咨询的服务。
考虑到互助县社区矫正人员的民族和地域性,咨询师结合EPQ人格测试、社会支持量表自评、社会适应性量表的综合科学性分析结果,共计排查出31名个体超过常模标准的社矫人员。咨询师通过与司法局的工作人员进行核实和交流,结合每个社矫人员的个体情况,最终确认针对25名社区矫正人员开展个体心理咨询的服务。
心理咨询师通过房树人绘画、沙盘游戏、焦点对话等专业手法针对社矫人员进行个体干预。在咨询初期,咨询师明显感受到社矫人员的自我防御和警惕性,面对咨询师的介入很多受益对象都不愿意倾诉和交流,考虑到我国社区矫正法规和矫正行为规范的各项规定,大多数社矫人员面对司法矫正的时候还是以劳动改造、法规学习的方式为主,中心央财支持项目的服务内容在以前的改造中是没有遇到的,大多数社矫人员还存在着畏惧和恐慌的情况。为此,项目团队积极和司法工作人员进行沟通,通过项目服务宣讲,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不断传播专业服务的良性效益,逐步引导社区矫正人员克服恐惧和紧张的状态。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普遍反映绝大多数社矫人员出现犯罪的情况,其主要的原因集中在对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学习不足,对于朋友间的友情认知不足,面对社会生活和诱惑以及情感问题的时候,容易出现自我主观判断,导致行为失控和偏差造成对别人的伤害并触犯法律法规,最终致使自己受到处罚。个别受益对象在咨询的过程中很后悔自己做的事情,面对家庭、亲人和朋友的时候,总是抬不起头,虽然在刑事处罚上给予减刑处罚,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难以衡量的,因为不遵守法律或者冲动触犯法律导致家庭的生活质量下降,导致自己的性格和生活目标发生变化,这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除了在身体上必须承受惩罚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才是最折磨人的。
社区矫正人员其实就是在监外服刑人员,有假释、保外就医、管制、监外执行几类。不管是从司法矫正还是社会矫正都是针对其心理、思维、行为的矫正,心理咨询师更多的是从心理和思维上进行干预,从助人自助的专业视角,给予他们肯定和支持,建立自我发展和治愈的自信心,从而不断引导其行为发生改变,避免在犯罪的可能。中心结合项目服务内容积极链接专业心理咨询师和专业社工师针对受益对象进行心理咨询干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服务,为社区矫正人员积极改造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更加积极的回归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