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社会工作研究机构,是民政部多年来推进社会工作不懈努力的结晶。它的成立,对于整合社会工作研究资源,加强社工理论和实务研究,促进解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工作的全面持续快速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在当前,成立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部署,使社会工作第一次上升到全党决定的高度,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落实中央有关要求,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全面借鉴各国通行的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技能和方法,并充分吸收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理论、经验和方法,从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入手,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这些,都需要正确的理论作支持,需要深入的研究作基础,需要扎实的论证作前提。而目前,在民政部还没有专门的社会工作研究机构,现有研究力量非常分散,研究基础比较薄弱,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研究更是缺乏。我们成立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正是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变分散为集中,变无序为有序,变零碎为系统,全面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务实创新的社会工作研究队伍,为研究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服务。
	  其次,是总结和发扬民政系统社会工作实践经验,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和制度体系的实际要求。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民政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立足民政实际,积极借鉴国外经验,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上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就成功实施了改造妓女、流民、烟民的三大任务,为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政权作了突出贡献。民政的救灾减灾、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残障康复等工作,长期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优抚对象服务,极大地充实了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内容。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一方面大力推进社会工作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储备了一大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载体和平台作用,为社会工作人才应用专业知识、实践专业理念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积极推动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民政部门在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所作的卓有成效的努力,已经为中央所重视,为社会所认知。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雷洁琼曾精辟地指出:“民政工作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在民政系统,平等、尊重、接纳、助人自助等社会工作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一支年纪较轻、学历较高、热心于社会工作发展的研究队伍正在发展壮大。成立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无疑将有助于总结、提炼、发掘民政系统多年来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制度体系作出贡献。
	  第三,是研究解决现实问题,推进当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各项工作的紧迫任务。当前,中组部、人事部、民政部以及相关部委和各省市正在积极贯彻中央部署,动员各方力量,抓紧进行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推进工作。民政部作为吸收和使用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部门,承担了大量的课题研究、教育培训、宣传普及和试点推广等工作。随着这些工作的深入推进,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我们集中力量研究解决。比如,对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国内尚无准确数据;对社会工作岗位的开发和设置,目前也没有明确意见;社会工作立法还处于空白状态;民办社会服务组织发展、社会工作领域志愿者队伍建设,有待于提出相应政策;中外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有什么差别,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经验,还需要作深入的比较;政府在推进社会工作中起什么作用,目前也没有明确,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及早研究,必将制约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推进进度。成立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有助于作好有关课题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协助解决当前束缚社会工作迅速推进的现实问题,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
	  新成立的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承载着艰巨的工作任务,一定要明确职能定位,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各项研究工作。我认为,研究中心的主要职责和工作重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政策研究。理论和政策研究是研究中心的基本职责。就目前我国发展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来看,迫切需要研究的理论问题包括:社会工作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研究、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研究、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理论研究、社会工作方法的方法论研究、社会工作教育体系研究、社会工作的现代化与全球化理论研究、当代社会工作发展和国际比较研究等等。政策研究包括:民政工作各项业务工作规范研究、社会福利制度研究、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研究、社会工作评价体系研究、社会工作者薪酬标准与管理研究、社会工作的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研究、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培训与继续教育的制度研究等等。当前,要积极配合有关司局开展民政系统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现状的调研,提出民政系统服务类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意见;要着手进行中外社会工作评价制度比较研究,在对主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和我国律师、医师、教师、会计师等职业评价制度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采取哪种社会工作师(者)评价制度进行充分论证,提出政策建议;要筹备开展影响社会工作发展的深层次体制和机制问题研究,加强研究针对性,提高研究的质量。
	  二是开展社会工作实务研究。进行实务研究特别是对民政业务领域社会工作研究是研究中心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任务。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应该具有“桥梁”地位,一边联系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工作者,一边联系民政业务社会工作发展的需要,发挥实务研究作用。具体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根据民政工作需要进行具体实务工作研究,如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工作、社团工作、优抚安置领域的社会工作实务等;二是根据工作对象需要进行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研究,如老人工作、儿童工作、妇女工作 矫治工作、临床辅导工作、医务工作、学校工作等;三是与具体实务相结合进行社会工作教育研究,如专门领域的课程与教学、实务部门的督导方法、远程教育等。当前,还应协助做好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大纲的制定以及具体的考务工作,协助筹备好我国首次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着手收集整理历年来民政系统社会工作实践的经验,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实务体系服务。
	  三是开展社会工作教育培训。根据民政系统在职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现状和特点,研究制定并实施指导性、针对性强的在职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是下一步民政系统教育培训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中心要起带头作用,要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培训;针对不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社会工作岗位培训;协助业务部门开展社会工作的研究培训,进行基层民政工作者示范培训;对民政系统的培训机构和考试机构进行师资培训;进行考试辅导培训;联合国内外有关社会工作研究与教育机构,对在职社会工作人才进行高级证书或学位课程培训,等等。通过培训,及时将社会工作的新成果应用于实践,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升民政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当前,还应认真做好部里委托的社会工作培训教材的编写,立足民政,面向社会提供优质、全面、权威的社会工作培训材料;要配合部里组织有关社会工作试点省市相关人员进行社会工作知识的培训,适时组织部机关全体公务员和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开展社会工作知识全员轮训,以提高认识,推进工作。
	  推进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职责光荣。希望新成立的社会工作研究中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落实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部署,在部党组和理事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产出高质量、有价值调研成果,把研究中心建设成社会工作领域国内知名的理论研究平台、政策推广平台、实务培训平台和业务交流平台,成为民政部联系国内外社会工作界的纽带和桥梁,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