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组部和民政部《关于做好首批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项计划实施的通知》(民函[2013]87号)精神,以及我省“三区”计划安排部署,六月份乐平社工站的社会工作人员分别组织安排社区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专业理念,转变工作思路,秉承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社区工作中。在精心调研和需求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探索和实践中走出一条乐平社工道路”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思路,用专业的理念和方法,推动社区建设。
一、 果洛藏族自治州乐平社会工作站
喜迎六一 关爱天使
为了能够给这里的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温暖,社工们决定在在果洛儿童福利院开展了“喜迎六一,关爱天使——乐平童乐联谊会”。很多群众自发来到联谊会现场与孩子们交流互动。孩子带来欢乐的藏族舞蹈歌曲。活动设计了“同舟同济”、“欢乐常识竞答”、“自我风采”、“盲行”等社工小组游戏,使得儿童可以借游戏将他的困难说出来,将他的情绪表露出来。社工们也可以利用游戏诱导儿童走向较具建设性的方向。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深深打动了大家的心,也成为彼此送给对方的最好的六一礼物。
本次活动旨在够让果洛人民都关注爱护福利院中的他们这群可爱的孩子们。

二、 黄南藏族自治州乐平社会工作站
亲情小组:感悟亲情——亲情伴我行
“三区”计划社工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地访谈,了解到社区母亲与儿童较多,而大多数母亲与新时代下的儿童存在代沟,对儿童的发展方面知识极为匮乏,亟需相关的知识指导。社工们结合自身发展心理知识,在督导老师冯波的带领和指导下给社区居民共同开展了“感悟亲情——亲情伴我行”社工通过“破冰”消除彼此隔阂,营造信任亲密的气氛“我读你说”“真情告白”“生活计划”等社工小组游戏,在游戏中讲授知识,以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母亲孩子学到相互沟通的方式,使家长学会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改善家庭教育观念,增强家庭教育功能。充分满足了广大社区居民对于亲子问题的需求,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文化小组:社区热贡文化艺术活动
开展了志愿者小组活动、社区热贡文化艺术活动,逐步的建立起社区各类居民的对我们社会工作者的认可度。

三、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乐平社会工作站
心理关爱小组:心系偏远民族地区弱势群体
当天,青海省乐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与青海省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城西区康复医疗服务中心的12名志愿者一起来到民和县北山乡罗家湾村,为这里的留守儿童做心理辅导,旨在对这些孩子在心理健康、道德养成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进行矫治。以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为目的,帮助农民工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使农民工子女能够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据民和乐平社工站社工介绍,偏僻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生理、心理健康服务流动快车服务项目早在2009年已经开始在民和县的北山乡、转导乡实施,目前已有这两个乡的5000多名儿童受益。青海省乐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说:“我们这次与城西区康复医疗服务中心为农民工留守子女进行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服务流动快车项目将持续1个月,民和县北山乡、转导乡的5000多名留守儿童都将接受生理、心理教育并获得免费体检。”
作为青海贫困地区的民间社会服务组织,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乐平社工站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已经将他们的爱心行动撒播在了民和甚至更远的地方。
四、玉树乐平社会工作站
增能小组:乐平社工走进玉树八一职业学校
6月5日乐平社工站的原丁等几位社工来到八一职业学校,与同学们在一起相聚交谈、社工们积极的为孩子们的发展就业出谋划策,进行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量表测验帮助孩子们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从而更好地做出求职择业的决策。同时为孩子们登记以后的就业方向和地点。考虑到玉树现在的独特环境和重建状态,许多的孩子在从职业学校毕业后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岗位,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的目标和想法都没有清晰的定位。有的学生甚至还想留在学习继续生活学习,看到眼前的这一幕,社工们深感责任重大。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我们从孩子们所学的专业角度、帮助孩子们确立就业发展规划。从就业角度,是否愿意异地就业等多项渠道来联系其他就业方式,试图让孩子们能够逐步找到属于自己的就业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为新玉树的重建和发展贡献他们自己的力量。
感恩小组:让感恩的心从心底悄悄燃起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更是整个人类的一种精神美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可是,但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冷漠、自私、世故、社会责任感淡化,感恩意识淡薄,忘记了那些帮助过、照亮过、爱过自己的人,甚至伤害他们。我们必须纠正, 亟需补上“感恩”这一课。正因为如此,社工们组织进行感恩的一天,共分为两个篇章。第一个篇章:组织学生进行“庆生会 ”,该游戏,可以辅导学生社交生活,促进和谐人际关系。使学生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由感受别人对自己的关怀,进而激发爱心,进而关怀别人。第二篇章:组织学生们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为干涸的心灵空间下了一场及时雨,制造了许多催泪弹,让学生留下了不少“宝贵”的泪水。现场,很多学生纷纷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升华、净化。让爱的种子开始萌芽,让感恩的心从心底悄悄的点燃。
本次感恩教育旨在使学生学会对生活感恩,对一切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感恩,进而增强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进一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让学生懂得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进而主动去帮助别人。 

五、西宁工作站
关爱小组:关爱来自星星的孩子
“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天,青海省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与青海省乐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咨询师与社工一行6人,到西宁市低保家庭看望自闭症儿童,幷为10名家庭困难的自闭症儿童赠送了康复训练教材光盘与训练玩具和节日礼品。孩子的家长告诉社工,他们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自成一体,为了孩子的康复苦苦坚持着,但外界的人很少进来,不了解他们的困境。社工针对特殊群体的家长进行了需求调查,了解到孩子在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希望能够链接更多社会资源,能够为自闭症儿童家庭带来更多的社会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上有许多力量在关注他们。他们不再是孤独的星星,我们的陪伴和关爱将一直伴随着他们。
辅导小组:“自我认识”—青少年自我认识引导小组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许多青少年在面对生活和学习及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做到对自己的认知,导致许多问题出现,没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就会导致不良行为。本月乐平社工来到南川西路小学开展“自我认识”引导小组活动。活动通过“乌鸦与乌龟”的游戏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起到放松和缓解学习压力的效果。游戏中孩子们积极参与,气氛十分热烈,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将会被惩罚表演节目,有的孩子能够勇敢的展示自己的才艺,能够充分认识懂啊自己的优点,有的孩子虽胆小但是会被大家鼓掌激励,尝试去表演节目。
活动中还采用了“小鸡成长”的体验游戏,让孩子们去感受小鸡成长的过程,亲自模仿和听口令变化姿态,在欢声笑语中,社工不时地提醒和引导孩子们去感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与学习。最后在孩子们的交流分享中结束活动,并初步达到孩子们在体验过程中对自我优缺点的认识以及对别人的欣赏和接纳。
